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依法治村促和谐 跨越发展谱新篇
时间:2018-08-13 来源: 作者:施新弟

    地处洱源县右所村的团结村委会,是回、白、汉等多民族聚居的村落,有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全村1470户、6430人。近年来,该村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扎实开展依法治村……各民族团结和睦亲如一家,多年来无刑事或治安案件,无群众上访事件发生,社会和谐稳定,建成了一个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法治、文明的新农村。
    依法治村带来新气象
    “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村民自身素质、制定村规民约、组织义务巡逻队,开展群防群治,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排除治安隐患……”团结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李银状介绍说。为强化依法治村,建设“平安村”,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大力推进全村“四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真正让各项事业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建立“洱源县右所镇团结村为民服务站”、“五级联动”受理群众诉求服务站、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等机构,及时解决本村各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强化稳控布防制度,完善了治安组织和治保网络。抓法治宣传,学法、用法、守法成为了群众的自觉行为。强化了“6995”十户联防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一户有难九家帮”的邻里互帮互助工作机制,“6995”为平安和谐团结建设筑牢了群防群治网络。当真正在群众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只需拨打6995(谐音“来救救我”),能做到“一呼九应”,实现邻里守望、户户联防、互帮互防的群防群治新格局。
    该村2015年度被大理州委、州政府评为“优秀平安村(社区)”、2012年被大理州司法局、民政局评为“大理州民主法治示范村”、2005年被洱源县委、政府评为“洱源县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称号。
    村规民约引领新风尚
     “村里铺张浪费的少了,大吃大喝少了,婚丧嫁娶喝酒闹事的少了,文明健康的交往多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李银状说。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客事从简工作,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革除陈规陋习,营造文明向上的时代新风。
    “完善村规民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依法治村’,转变思路,实现法治、德治有机融合。基层民主管理要做到公平公正、实现有序发展,必须依靠规则约束,大到国家法律,小到村规民约。”李银状对比依法治村前后的变化,感触颇多。一纸村规民约,不仅为群众节省了大量资金,有效整治了农村不良风气,村民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也在逐渐改变,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产致富中。
    村规民约约出了好风气,也深化了依法治理,维护了基层的公平正义。在村级活动中心广场,党务公开栏上张贴着全村的村务信息,清楚记录着贫困户的信息、村里各项开支、事件决议等内容。
    义务巡逻保一方平安
     “村两委组织辖区内的党员干部、志愿者、群众代表、宗教界人士等22人组成治安巡逻队,分成2队,在重大节庆守夜,春节等节日守车,秋收季节里巡逻保生产,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极端天气预防……集中时间、地点组织巡逻,保一方平安。”鸡鸣村村民王继纲说。每个队员佩戴“红袖章”,配发一支手电筒等,排查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巡逻队就如同一个流动的治安‘堡垒’,保护着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有了他们的存在,村民们就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家家户户都贴上了一道平安符。”王继纲说。
    “村里社会治安好了,邻里纠纷也少了,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建设新居等等多非常顺利。”今年已经76岁的士庞村村民王亮斗介结。他们不取分毫,专门负责对村里的治安环境及村民的矛盾纠纷进行义务巡逻和调解,保障村民的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支持和认可。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很多时候村民心里的疙瘩就这样解开了。”拿着厚厚的调解记录本,李银状说,“只有把矛盾化解了,美丽乡才算是和谐。”
    法治文化润千家万户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诚信 友善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和谐有法、诚信守法、维权用法、办事依法、自主学法、心中遵法”,“扶贫先扶志,靠人不如靠自己”…… 走进村法治文化广场及村主干道,一栋栋黛瓦、白墙房屋侧面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宣传墙格外引人注目。
    团结村在主村道以及公众聚集地醒目处,绘制出老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法治建设文化墙。“村民们到田间干活,带孩子上学、赶集,每天都要望一望,人人都可记得住。”李银状介绍。“团结村利用‘特色民俗文化’的教育形式,增强了村民的法治意识,提高了村民知法守法的自觉性。”
    新建了团结村法治文化广场,为村民们获取法律知识、开展法治宣传和法治文艺活动搭建了便捷的平台,使群众能够“出门见法治、抬头看法治、饭后议法治”,不但扮靓了环境,更成为群众喜爱的一道亮丽法治文化景观。
如今的团结村,群众学法用法热情高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纠纷靠法的法治氛围正逐渐形成。正如村民王亮斗说:“现在我们村越来越好!邻里之间和和气气的,有啥事都商量着办,再也不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闹矛盾了。”
    村富民安阔步奔小康
    “现在村民学法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李银状说。“近年来,我们村开展依法治村工作,主要从党组织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综治维稳组织建设、村民思想道德建设五个方面着手,最终使全村生态环境优美、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发展、群众安居乐业。”
    现在的团结村,家家有私车、户户通宽带……应有尽有,而且住上建盖几层“别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农、工、贸综合发展战略,大力兴办第三产业,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发展3000多亩大蒜、生态水稻等。着力发展运输业,目前全村大货车280辆,中巴客运车80辆,旅游大巴60辆;着力发展餐饮业,目前达120家,遍布滇西北地区。同时,还开设了5家温泉馆,发展大牲畜交易等行业。201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647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0070元。法治篇彰显民主亲和力融入法治新理念。
    如今,全村呈现出政通人和、百业俱兴……人人当家做主的和谐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