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整合基层资源和力量发挥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和服务作用
时间:2015-12-09 来源:县综治办 作者:赵银芳

根据中共大理州委政法委员会《关于转发〈2015年全省政法综治维稳重点调研题录〉的通知》,我们及时成立调研组深入基层,就我县基层社会治理中资源力量的统筹整合的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了解掌握了当前我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资源力量的统筹整合工作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就其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洱源县9个乡镇、90个村(居)委会,全县国土面积2614平方公里,总人29.62万人。自中央政法委在全国推进以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内容的“三项重点工作”以来,洱源县针对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工作、生产、生活在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多发生在基层,社会管理的空白多存在于基层的实际,大力统筹整合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资源力量,积极探索实践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创新。

(一)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创新。一是健全机制,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机构。为加强对全县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统一协调,洱源县进一步健全流动人口工作责任制,制定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不断创新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同时,在各乡镇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在各村(社区)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努力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摸清底数,深入推进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全县由公安机关牵头,综治、民政、司法、社保、建设、计生、统计、工商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借鉴人口普查模式,以县、乡镇政府所在地为重点,坚持属地原则,以村(社区)为单位,按现居住场所逐门逐户核查,摸清流动人口底数。同时,按照“应采尽采,不漏一人,不漏一户”的原则,对外来流动人口逐一登记、造册、建档,统一录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切实掌握了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建立起了流动人口动态信息管理机制。三是加强管理,全面落实流动人口服务工作。

(二)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创新。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安置帮教网络,妥善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安置管理工作。在县级成立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全县各镇乡及村(居)委会也相继成立了安置帮教组织,在全县初步建立了四级安置帮教网络。二是专群结合,以人为本,认真做好社区矫正管理工作。在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全县各级司法部门设置了社区矫正机构,配备了专门的人员,专门从事社区矫正工作。

(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管理工作创新。一是建立社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全县建立了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在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建立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应急方案。同时,全县各级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积极开展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及时掌握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赴省及进京上访事件。大力开展“大接访、大排查、大化解、大督查”和领导干部包案制。二是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及时化解妥善矛盾纠纷。制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大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的优势,

(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管理工作创新。一是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县乡镇、及村社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大力加强警防网、技防网、群防网建设。如在全县大力推广郑家庄群防群治工作经验。二是突出重点,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县的排查整治。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全县始终把城乡结合部、学校及周边地区、社会治安“问题村”、城镇公共娱乐场所、铁路和公路沿线作为治安重点,定期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集中进行整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洱源县在基层社会治安资源力量的统筹整合方面虽取得了一些创新,总结出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但由于受观念落后、责任意识不强、经费紧张等诸多因素影响,洱源县在基层社会治安资源力量的统筹整合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基层组织人员少,工作经费短缺。由于基层组织处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线,因此,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基层组织担负着绝大多数的工作量。但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全县基层组织人员相对较少,如由于人员较少,居委会和村两委会的人员基本上都是身兼数职。同时,基层组织工作经费短缺,许多的工作都是由相关人员在没有领取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开展的,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如人民调解员、治安联络员、信息员等。

(二)社会治安盲区较多,技防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全县的治安防范工作主要采取临时突出整治,缺乏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各种治安案件时有发生,治安纠纷、民事纠纷仍然居高不下。二是县城视频监控探头分布少、老化损坏、监控效果不理想,至使许多重点部位和治安状况复杂的地区处于视频监控盲区。三是校园内部及周边治安防范状况亟待改变,全县只有部分学校有专业安保人员,大部分学校是任课老师年龄偏大后的转岗人员,既没经过安全知识的专业培训,又无体能方面的优势,难以有效防范意外突发治安事故;部分处在国道、县城主干道的学校没有明显的交通警示牌和缓冲带,存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民办幼儿园租用校车,车况较差且超员超载现象严重,由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寄宿学校的增多,校内的食品安全,管理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特殊人群帮教管理服务手段弱化。一是刑释解教人员,没有形成必送必接机制,见档不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就业、就学困难,社区矫正对象的衔接率有待于提高,成员单位配合协调不够,严重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发挥;二是对流浪人群和容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的管理,存在互相推诿,职责不清的现象,没有管控措施。三是在校“留守儿童”大量存在,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因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与教育监管,很容易流落社会,变成社会闲散青少年,甚至论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分子。

(四)网络文化市场安全隐患加大。一是对网吧监管制度不够健全,有些网吧业主法制观念谈薄,受经济利益驱动接纳未成年人等违规经营情况时有发生;行政执法力量薄弱,文化稽查人员对网吧经营情况疏于监管、疲于应付,日常巡查管理不够,使个别网吧存在下载、复制、发布传播淫秽色情和暴力恐怖游戏等有害信息,污染了网络环境。二是农村文化市场发展滞后,书刊杂志陈旧,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

三、做好基层社会治安资源力量的统筹整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洱源县在整合基层资源和力量发挥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是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要坚持扶持与规范、管理与监督相结合,从政策支持、项目扶持、理顺体制、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入手,促进社会组织与志愿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不断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小政府、大社会”多元共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格局的形成。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推动社会组织加快发展。加强对社会组织地位、作用的宣传,优化发展环境;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社会组织的资助和奖励机制,根据社会组织的不同类型或公共服务的不同性质制定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福利等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及社区民间组织、农村专业性经济组织,并从资金、职能、人才场所等方面予以支持,建议制定出台社会组织参与政府服务有关职能的实施意见、设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积极创建我县社会组织发展孵化基地,为社会组织提供服务产品推介、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培训交流等服务,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发展。二是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建立健全法制内部运行机制。以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筹资渠道稳定、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机制规范为目标,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人、财、物管理、廉洁从业等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二)创新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以培养、选拔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拓宽选人视野,优化人员结构,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法制教育培训制度,利用我县教育资源,组织社区工作者进行轮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设置社区工作者岗位。

(三)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新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社会管理的重点。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与管理,预防与控制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和预警应急、安全生产、网络安全、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一是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一方面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改进流动人口服务工作,从就业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入手,不断改善流动人口的生活条件。落实为流动人口服务的各项政策规定,切实维护流动人口权益,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和本地居民的认同感;两一方面要强化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房管人”的各项措施,强化用人单位服务管理责任和出租房业主的治安责任,严格规范房屋出租行为,全面推行出租屋分类管理。二是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更加重视并切实加强对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领导,推进矫正工作和安置帮教工作创新,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安置帮教工作效果。三是建立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是预防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加强对重性精神病救助和管理,从舆论宣传、卫生医疗保障、救治帮困、安全防范、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等方面,构建完善救治管理体系,落实相应保障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重性精神病对社会的潜在危害。四是强化互联网和文化市场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落实信息安全各项保密管理工作责任制,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明确信息安全主管领导、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落实相应责任。进一步明确宣传舆论、信息技术、公共安全等管理部门的职责,强化对接入服务商的管理,对违规提供接入服务的服务商应追究相应责任。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文化综合执法力度,坚持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不断推进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