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梦 回 金 陵(连载三)
时间:2016-10-12 来源: 作者:马光宇 马泽雷

梦 回 金 陵(连载三)

——明建文皇帝在大理
金川门启谷王开,逐燕翻教燕子来。
惆怅缁衣流落后,眠龙万里几徘徊。
        —光绪《鹤庆州志》王锡祜
建文一行逃出金陵,汇集于神乐观的从亡者22人,约定左右不离建文帝者3人,即杨应能、叶希贤和程济,其余随臣“遥相应援,以济缓急。”
一行人遁奔吴江史彬家,盘桓几日后,水路过京口至六合,改走陆路,千里迢迢,在途非止一日,来到湖北襄阳的廖平家。
   建文帝逃离京都,来到襄阳的这四个月时间里,对于下一步是赴滇或于江南一带周旋,一直犹豫不决,心存侥幸,期盼燕王入京之后念及宗室之情,或许尚有转圜余地。若依太祖遗嘱,万里投荒,遁逃滇境,同样心存芥蒂。故而探听讯息,观望时局变化,以决定下一步的打算。到襄阳之后,燕王阴恻狠辣的屠戮臣子,派遣锦衣卫四下追捕的讯息迭来,建文帝犹遭当头棒喝,断了最后的幻想,终下决心远赴穷边。
    历经这场劫难,建文帝方才体唔太祖行事之高深莫测,故而遵循太祖遗诏,依计而走云南;其二建文与沐晟私交甚笃,洪武二十五年,西平侯沐英去逝,长子沐春嗣位,次子沐晟留于京师皇宫的高皇后处,与建文帝一道长大,及长,又在京师为官,二人之间兄弟之情可想而知了。洪武二十八年,岷王朱楩封藩云南,与沐晟不和,晟告朱楩的状:“沉湎废礼,擅收诸司印信,杀戮吏民”。 太祖取消朱楩的藩封,废为庶人,迁居漳州。建文贻王书:“晟少孤,不练事,毋深责之,吾当别敕晟。”洪武三十年,沐春卒,晟嗣爵。“(沐)晟,字景茂,少疑重,寡言笑,喜读书,太祖爱之,历官后军左都督,建文元年嗣(西平) 候,比就滇。”因此建文帝权衡再三,孤注一掷,把自己和随臣的身家性命寄托于沐府。至此决心已定,一行人披星戴月,踏上茫茫征途,望云南而来。
    在这场以争夺皇权而引发的血腥战争中,建文帝置身于漩涡的中心,几次峰回路转,又多少次的惊涛骇浪,由万民景仰的九五之尊,蜕变成今日惶惶奔命的贫贱之徒,思想上承受的压力和内心的纠结可想而知了。
    车辚辚,马萧萧。在没有尽头的风沙尘道,深山丘壑中,一行僧侣迎晓风、踏残月,心怀凄苦,踉跄前行。金碧辉煌的宫殿,十里秦淮已经远去,渐成梦境。一路上风声鹤唳,急急如丧家之犬。冷风飕飕刺骨,残阳如血,霜侵雨打,眼下好比是受伤的兔子,落荒而逃,建文帝忍不住潸然泪下。
     五十年前,在中原大地的荒郊僻壤,一个17岁的年轻和尚,一个被皇天后土神佛菩萨春花秋月阳光雨露遗失的少年,衣衫褴褛,托一粗瓷僧钵,手敲木鱼,心境凄凉,逃亡于茫茫尘道上,迎着猎猎寒风,瑟瑟发抖。而他脚下的足迹,一步一坚持,愈走愈稳健,似神力相助,竟闯出人间大道,之后开天辟地,问鼎至高无上的权力宝座。
世事无常,世事难料,一样的逃亡之途,时空轮回,今日皇孙步太祖后尘,一个瓷钵,一个金钵,依然是凄绝的心境踏着脚下的亡途,却境运迥同,是因缘未尽,还是上天的捉弄?
    “一切都表明,生活是个玩笑”。①面对历史,人们有各自的解读,心生感慨和诸多遗憾。或许我们是尘世之俗人,殊不知眼前百态是上天的定然,似乎一切的结尾都已经早早划上了句号,自己浑然不知、浑然不觉,是世间穿梭的小丑。一生的奔波忙碌,甚者处心积虑,巧取豪夺,机关算尽,最终还是不容商量的落下帷幕,使每一个人乖乖退出舞台。建文帝这个在群氓眼中的神祇,在强人的手心里不过是一枚身不由己的棋子而已。
    在荒野僻地,深山峡谷中跋涉的这一行僧侣,如茫茫苍穹中的几只孤雁。昔日养尊处优,如今风餐露宿,与贩夫走卒为伍,内心的纠结和肉体的折磨,其间的辛酸苦楚难以言表。天下万千条路,仅剩这一条云遮雾障的羊肠小道,望不到尽头,那遥远的终点一同眼前阴晴不定的天气,是明是暗?内心的忧虑,如铅石般压在心口。不祥之讯却接踵而来,方孝孺拒启诏书,被处以分支裂体的“蝶刑”,诛灭十族;燕王查知建文行踪,急遣锦衣卫赴滇追捕。一行人如惊弓之鸟,赴滇之行,凶吉难卜,惶恐不安的气氛弥漫在每个人的脸上。
《和建文帝西粤途中》 程济
吴霜点点鬓毛侵,不改惟余匪石心。
作客岁寒应自久,避人崖壑未曾深。
龙蛇远逐知心少,鱼雁依稀远山沉。
回首金陵悲往事,短筇高岫一登临。
——康熙《鹤庆府志》
     建文与叶希贤、杨应能、程济、王升和史彬五臣,化装为三道三僧,于永乐元年正月(1403)才抵达昆明。建文三僧来到沐府,见沐晟、沐昂于书室。建文执太祖密诏,形容枯槁,一脸风尘之色,神情惶急的立在眼前,沐晟惊愕不己,眼前的建文在生死一线之间,终于逃脱了燕王的魔掌,果真应验了父親沐英的临终嘱咐,一代天子竟是这般落魄,千里迢迢投奔自己,沐晟心里百感交集,他强抑泪水,宽抚建文:“皇上来滇,晟定当鼎力相助,誓为死臣。”
     李浩,当时也在西平府沐老夫人身边,禀告滇西杂事。与建文帝相见于后厅,见侄如见其父,看着一代帝王这般落魄景状,又想起义兄朱标,李浩心生伤感,悲从中来。建文帝经此沧桑巨变,一年来道路流离,种种风霜雨雪之苦,凄凄惶惶、无可奈何之情,霎时间都袭上心头,竟是难以自已,君臣相拥而泣。
   过了许久,大家心情平静下来,建文帝介绍同来的二僧应贤、应能,皆心腹随臣,自己法名应文。见眼前的皇上已祝发为僧,释门弟子,大家心里稍许有些宽慰。建文三僧眼前急需解决安身之所,李浩凛然说道:“点苍自古为藏龙之地,可以栖身。”           建文不认为忤,黯然答道:“燕王已派人追捕,必至点苍暗察,非栖身之地。余师无依师兄无极法师,多次入京,道衍探知底细,曾入荡山寺○2暗寻,不去为好。”
沐老夫人沉思半饷,终于吩咐道:“永嘉寺离省城百馀里,可先去永嘉寺栖身,若有风吹草动,也好周旋。”
    武定凤氏土司海积与沐府有很深的渊源,明军平滇,经沐英保举,朝廷准许凤氏世袭土司职。凤氏感恩于沐府,事必恭亲。且武定是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闭塞,便于隐藏,因此沐府安排建文一行栖身武定狮山龙潭寺,是情理之中。
据檀萃《凤氏本末》载:“至主帝遁荒至滇,黔国因送凤氏所……而萨周、商智○3以二女子仍遵其志,庇帝往来,不废忠顺,亦事以难者,而其迹甚隐矣,惜无发微者从而表之!”
罗养儒撰的《武定狮山正续寺》载:“建文帝亦偿为寺中主持”,“颇负高僧名望,后为一云游僧”,“随在一寺,都居方丈席。”
清代武定知事金澄写的楹联:
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依然皇觉旧;
叔负侄,侄不负叔,八千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
武定狮山的正续寺大雄宝殿楹联:
叔误景隆军,一片婆心原是佛。
祖兴皇觉寺,再传天子亦为僧,。
         《再游狮子山吊建文帝》:
孙髯翁④
      又过逃禅弟子坛,淡烟衰草满栏杆。
滁阳一旅兴王易,建业千官继统难。
阙对凤陵成燕幕,天留狮窟任龙蟠。
百年归葬无封树,月色鹃声终古寒。
云南大学教授张文勋作《狮山建文遗事》:
同室操戈自古多,萧墙祸起意如何?
江山如画千秋在,叔侄成仇一念过。
为帝为僧皆噩梦,是恶是怨尽悲歌。
真情自有狮山月,古诗清辉照薛萝。
    建文帝一行九个月来仓惶奔走的亡命之旅,来到武定狮山后,洗去扑扑风尘,置身于禅室佛境,晨钟暮鼓,一切似乎已尘埃落定,远离了城市繁华,远离官道,也远离了是非厄运。如同周围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山民,趋于平淡,打发着一天天单调枯燥的日子。
注:①约翰•盖的墓志铭。
○2荡山寺:即大理感通寺。
○3萨周、商智:武定土司海积之妻萨周,儿媳妇商智。
④孙髯翁:清康熙年间人士,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