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南涧县2015年平安建设工作要点
日期:15-05-26 11:29:31  作者:  来源:南涧县委政法委

  2015年全县平安建设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央和省、州、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十届五次全会的部署,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新要求,以“构建和谐彝乡、创建平安南涧”为载体,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为目标,不断巩固深化平安南涧建设,着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开展严打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加强社会治理、信访维稳、矛盾纠纷调处基层力量,夯实基层基础;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不断提升平安南涧建设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社会大局稳定,为美丽幸福新南涧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法治引领,提升平安南涧建设法治化水平
  (一)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巩固深化平安南涧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南涧县委南涧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平安南涧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健全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大局中谋划推进平安南涧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平安南涧建设法治化水平,把深化平安南涧建设作为社会治理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平安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工作保障。
  (二)坚持把增强法治意识作为平安南涧建设的基础工程。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法治教育和社会诚信建设,完善学法用法制度,引导综治干部带头学法尊法护法、带头依法办事,教育群众通过法律渠道表达诉求、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二、强基固本,筑牢综治基层基础
  (一)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协调、部门参与、乡镇组织实施、村(社区)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依托综治信息平台建设,整活有关资源力量,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总结推广“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经验做法,完善拓展“6995”互联互动互助功能,切实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网格管理员能力素质,更好地服务辖区的安全生产、社会矛盾化解等问题。加强村(社区)及村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合理制定网格管理职责,配备网格管理员,使网格管理员切实承担起了解社情民意、反映群众诉求、掌握矛盾隐患、采集管理信息、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等职能,及时有效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二)推进综治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快构建县乡村组纵向贯通、综治成员单位横向集成、互联共享的综治信息系统,实现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的有机统一。加强综治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综治信息系统、“96885”短信交互平台和智能手机综治通模块功能,实时采集、动态录入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整活资源,借助村(社区)党建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加载综治信息模块,提升工作效能。
  (三)推进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继续抓好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完善乡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工作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务,充分发挥其在深化平安南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整合乡镇派出所、交警、消防力量,实行“三警合一”,实现综合用警、一警多能、一警多责,切实提高综合警务效能。

  (四)继续加大平安创建工作力度。按照“巩固、提升、发展”的创建要求,不断完善齐抓共管机制,加强对平安创建工作的督查指导,促进平安创建各项措施的落实。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平安家庭、平安网络”等创建活动,争创省级“先进平安县”,持续推进平安细胞工程,拓展平安南涧建设覆盖面。  
  (五)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治理。强化依法管网意识,加强网络社会安全管理法规和基础性制度建设,推动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信息网络管理体系。健全网上网下结合的打防管控体系,提高网上网下发现处置、侦查打击、防范控制能力,依法打击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等网各违法犯罪活动。
  三、源头治理,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一)健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健全矛盾预警、协商沟通、救济救助机制,全面落实维护群众权益制度体系。深入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做到应评尽评和不评估不决策、不实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隐患。
  (二)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等重点领域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做好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落实“以奖代补”。健全仲裁、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等制度,着力化解民商事纠纷和与行政机关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权威地位,发挥诉讼作为解决矛盾纠纷最后一道防线功能,确保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
  (三)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制度。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分析研判矛盾纠纷隐患,对可能演化为群体性事件和重大治安问题的矛盾,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民转刑”案件的乡镇,要进行督导检查,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推动工作。
  (四)依法解决进京非正常上访突出问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系列文件和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信访部门和涉法涉诉信访部门的职能职责,推动进京非正常上访突出问题依法依规解决。
  三、健全机制,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网建设。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要求,着力加强街面巡逻防控、城乡社区防控、单位行业场所防控、区域警务协作、技术视频防控、网络社会防控“六张网”建设,完善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对各类治安区域的全覆盖和各类治安要素的全掌握,提升社会治安防控的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化水平。着力开展大宣传、大巡防、大排查、大整治、大走访、大下访、大调解、“三见一安”(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安民心)等活动。
  (二)健全社会治安防控运行机制。健全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加强对社会治安形势的整体研判、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健全常态化打击整治机制,对黑拐枪、盗抢骗、黄赌毒等顽症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健全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机制,以偏远农村、城郊结合部、城中村、中小旅馆、娱乐场所、非法出租房屋等为重点,建立滚动排查和常态整治机制,消除治安盲点。完善广场、车站等重点场所屯警街面、备勤机制;健全协作联动机制,加强部门、警种协作,推进实战型指挥中心建设,依托各类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重点人员联控、大型安保联动、紧急警情联处格局,提升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

  (三)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按照“什么犯罪突出就打击什么犯罪”的要求,坚持既抓大案,也破小案,最大限度消除社会危害,提升群众安全感。紧紧围绕民生领域的突出违法犯罪,持续开展缉枪治爆、管制刀具治理等整治行动,严防危爆物品非法流散社会。强化大型活动安保,强化群众自发形成的聚集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和防范应对,严防发生踩踏致人伤亡等案事件。加强重大案事件预警分析、社会治安状况监测评估和重点人员动态研判,实时掌握轨迹、预判犯罪热点。依法严惩黑恶势力、“两抢一盗”、拐卖妇女儿童、电信诈骗等各类犯罪活动,快侦快破、快诉快判爆炸、杀人、抢劫等影响社会稳定的大案要案。依法预防和惩治采血鉴定胎儿性别的违法犯罪。
  五、统筹兼顾,深化各专项工作
  (一)强化地区管理。围绕枪毒拐赌、反恐维稳等问题,加强巡防管控力度和群防群治力量建设,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控体系,严防恐怖分子、“三股势力”等潜入潜出。
  (二)强化禁毒防艾工作。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把其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和平安法治南涧建设重要内容,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毒品问题治理力度,持续开展好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落实第三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实施方案,推行网格化管理,强化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防控和重点工作落实,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确保实现“两降一升”(减少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艾滋病防控目标。
  (三)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落实《云南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推行网格化管理,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网管人模式。落实户籍制度改革部署,推行居住证制度,深化“农转城”工作,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促进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帮扶体系,预防和减少侵害“三留守”人员合法权益的案事件发生。
  (四)强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怀帮扶体系,推行网格化动态服务管理,推动落实教育、帮扶、矫治、转化、管理及综合干预措施,帮助特殊人群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等实际困难,落实刑满释放人员帮教衔接机制,加强公安、卫生和综治部门合作,健全摸底排查、救治救助、动态管控机制,确保易肇事肇祸精神患者应治尽治、应收尽收、应管尽管。组织开展筛查、监测,加强对流动人口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排查发现和有效管控。加强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艾滋病人等服务管理,防止脱管漏管或重新违法犯罪。
  (五)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推行网格化管理,完善未成年人监护、涉诉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加强闲散青少年联系管理、流浪儿童救助及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帮扶、矫治、管理,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强化五类重点青少年(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六)强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依法治校,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强化“三生”教育,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推进校园“三防”建设,积极推动校园视频监控接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视频监控平台,夯实安全基层基础。以校园警务室建设为抓手,强化校园周边治安巡逻防控,创新校园安全治理机制。以“平安校园”创建为载体,深入开展涉校涉园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高危人员教育稳控和刑事治安案件侦破查处,有效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完善学校应急处置机制,强化应急值守,及时妥善处理校园安全事故。 
  (七)强化见义勇为工作。加大对见义勇为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力度,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见义勇为、惩恶扬善的“正能量”,提高见义勇为人员社会地位;贯彻落实《云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全面加强困难救助、教育照顾、法律援助、住房保障等优抚保障工作,加大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力度。

 六、创新机制,探索社会共创的平安建设格局
  (一)发挥好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把群众工作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群众依法通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预防和妥善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搭建多样化的群众参与机制,加大群防群治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群众工作群众做,动员群众自己组织起来,解决好发生在身边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形成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二)发挥好新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媒体和部门优势,强化正面宣传,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营造平安共建、和谐共享的良好氛围,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宣传,提高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突出宣传重点,创新宣传载体和方法,通过报刊、电视网络、手机短信、“6995”平安信息平台、综治通信息平台等媒体大力宣传平安知识,防火、防盗、防扒窃、防骗、防抢、交通安全等使用知识,以及全县平建设的经验做法。健全落实重大敏感案事件处理应对工作机制,实现依法处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的“三同步”和政治、经济、社会效果的“三统一”。 
  (三)狠抓综治责任制督促落实。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督查督办机制,充分运用表彰奖励、重点约谈、综治考评、专项督查、一票否决等措施,促进平安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