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dlscaw@126.com  
怀 旧(麦丽)
时间:2014-07-25 来源: 作者:

 

        怀旧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记忆。怀着无比的眷恋,细数曾经一幕幕尘蚀的“当今”,心境不禁波澜忐忑,过去清晰却遥不可及,懵懂的憧憬、搞笑的经典、瞬间的珍藏都难免沉淀为只属于自己的印记……现在,让我鲜活地坐在往事末端,作为自己历史的主人翁,盘点属于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我们的那些事。
    生于这个年代的人有人平步青云,有人怀才不遇,有人欢喜,也有人哭泣,我们在成长中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经历着不同的遭遇,其实与其他年代出生的人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年代出生的人是最后一拨男女生互有好感,却故作嫌恶状,还在课桌上还划上三八线的人;是最后一拨在接受计算机启蒙教育时见过“Basic”语言的人;是最后一拨有事没事就哼着“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的人;是最后一拨小时候到别人家看电视赖着不肯走的人;是最后一拨在“六一节”还必须找齐白衬衣蓝长裤的人;是最后一拨和泥巴、弹弹子、玩过家家、拍画片,背着军用水壶,揣着茶叶蛋去春游的人;是最后一拨揣着粮票、布票,拎着瓶子打醋酱油的人;是最后一拨将“五讲四美”“三热爱”倒背如流,但却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练就成“四有新人”的人;是最后一拨跳皮筋时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每个月存五块钱盼望小学毕业能去看北京天安门的人;是最后一拨看过小人书的人,记得在学校门口有个小人书摊,厚的2分钱1本,薄的1分钱1本;是最后一拨在中学毕业时都要含着泪唱小虎队的《再见》的人。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民警叔叔手里面……”,“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这样的歌曲你还记得吗?也许已经淡忘,但就是这样的歌曲伴随我们成长起来。“太阳光晶亮亮,花儿醒了,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那时,小学老师常常教育我们要像小蜜蜂一样勤劳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小时候我们吃过的零食还记得吗?一个老头扛着个像葫芦样的黑锅走街窜巷,一点白米进锅后就能变成泡大的爆米花,那时他可是小朋友心中的神奇魔术师。还有棉花糖,一勺糖放进去转出来就是一团雪白的棉花,那是最不可思议的小吃,棉花能吃并且还是甜的。那时我们吃过的零食还有酸梅粉,一小袋5分钱,棕色的,里面有一把小勺,小勺上还有一个小动物,还有神奇的大大泡泡糖、鸡蛋片、麦乳精、猫耳朵……这些食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已不能用普通来形容,有些东西他们连见都没有见过。
    除了歌曲、零食,值得我们回忆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是最早的日本动画片,大家在记住勇敢机灵的阿童木的同时也记住了最早的日历牌电视机,也就在那时电视机开始走进千万个中国家庭。“咯嘀、咯嘀……”聪明的一休,善良的小叶子,鲁莽的仙右卫门,和蔼的长老,这部动画片以充满哲理的故事吸引着我们;动画片《蓝精灵》中有蓝爸爸、蓝妹妹、聪聪、蓝蓝,有爱做蛋糕的蓝精灵,爱吹小号的蓝精灵,爱照镜子的蓝精灵,有爱做木匠的蓝精灵,他们有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团队合作精神。
    当我们渐渐成长起来,我们的国家也改革开放了,我们步入了青春期,随心所欲地跟着感觉走,我们更宽容、也更随和。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这代人不再赋予高尚的幕影,因为我们没有为国家的生死存亡而焦虑的悲壮,我们也没有解放世界上受苦受难的人们的伟大志向,我们认同人性的中庸,力量的有限,我们倾心于自己的百变世界。记得,那时很多同学都会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生于这个年代的我们几乎和醒过来的中国一起成长,我们的事业几乎和中国的事业同步扩展,我们的青春被点燃时中国也经历着第二青春期,从我们懂事到现在,这个世界一直在变,包产到户、股份制、下岗、上网、入关等,直到现在一切都还没有站稳脚跟。如果说我们有导师的话,时代就是导师,无论是期货风、炒股风都在引诱你挑逗你,赶快成长起来去抓住它们。
    我们喜欢这种不断变化的感觉,认为这些变化是为我们而准备的,只有我们才追得上它,因此我们对这个社会的缺点很宽容,没有慷慨激昂地愤世嫉俗,而是比较淡然也比较顺其自然,努力成为一个积极、善良和保留一份纯真的人,这也许就是出生于70年代未80年代初的人盘旋在心头的最后情结罢!